可能因为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样式,您可以更新您的浏览器到最新版本,以获取对此功能的支持,访问下面的网站,获取关于浏览器的信息:
[1] 巢元方. 诸病源候论[M]. 黄作阵,点校. 沈阳: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7:131,133.
[2] 李中梓. 医宗必读[M]. 顾宏平,校注. 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1998:15.
[3] 杨锐,张恒. 浅谈中药升降浮沉[J]. 中医临床研究,2013,5(7):55-57.
[4] 赵佶. 圣济总录(下册)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62:1829.
[5] 黄元御. 玉楸药解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7:6.
[6] 傅仁宇. 审视瑶函[M]. 图娅,点校. 沈阳: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7:8,14.
[7]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太原: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. 2014:1,509.
[8] 司鹏飞.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中医肝虚实概念与补泻治法的历史考察[D]. 北京:北京中医药大学,2014.
[9] 刘丹妮. 略谈《金匮要略》对五味补泻之“肝实肝虚治法”理论的应用[J].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,2017,20(2):66-67.
[10] 高建忠. 易水学派典藏全集[M]. 太原: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8:15,16,39,40,45,47.
[11] 盛倩. 庄曾渊论治眼底病学术思想及老年性黄斑变性辨治经验研究[D]. 北京:中国中医科学院,2016.
[12] 黄元御. 长沙药解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7:49,60,63,110.
[13] 神农本草经[M]. 吴普,述;孙星衍,辑;石学文,点校. 沈阳: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7:10.
[14] 陆萍,李明飞. 秦皮滴眼液治疗慢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[J]. 上海中医药杂志,2002,36(9):29-31.
[15] 张林,梁茂新. 龙胆草潜在功用的发掘与利用[J]. 世界科学技术-中医药现代化,2015,17(3):675-678.
[16] 李中梓. 雷公炮制药性解[M]. 钱允治,订正;金芷君,校注. 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1998:48,69,72.
[17] 黄秀榕,祁明信,汪朝阳,等. 4种归肝经明目中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-2和Bax的调控[J].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,2004,9(3):322-325.
[18] 陶弘景. 名医别录[M]. 尚志钧,辑校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86:123.
[19] 贾尚美,周晶,叶品良. 肝虚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[J].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,2010,33(6):16.
[20] 叶天士. 本草经解[M]. 上海:上海卫生出版社, 1957:73.
[21] 刘臻华. 《金匮要略》肝虚证治法辨析[J]. 山东中医杂志,2005,24(7):393-394.
[22] 李东垣. 兰室秘藏[M]. 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07:47.